自12月份開始,我國防疫政策不斷優化,直至當前的全部放開。從政策層面上來講,給予油脂市場仍是利多表現。陽康過后,市場消費逐步復蘇,各地餐飲業、旅游業也均是繁榮景象。眼下春節將至,國內油脂市場備貨小高峰已過,雖然整體備貨情況不及往年,市場正經歷恢復期,但多數主體對后市也仍存期待,按理來講往年春節過后,屬于油脂消費淡季,或許今年略顯不同,以下是筆者對節后油脂行情的淺談,僅供參考!
豆油現貨市場參考價,截至1月12日,國內沿海主要廠商一級豆油現貨平均報價約9280元/噸,大連地區約9250元/噸、天津地區約9250元/噸、日照地區約9240元/噸、張家港地區約9360元/噸、東莞地區約9270元/噸、防城港地區約9350元/噸左右,因本周初期盤面回調較多,各地區豆油基差均有不同程度的走高。
美豆月度供需報告落地
2023年首份農產品月度供需報告落地,美國農業部在1月份供需報告中出人意料的調低了美國大豆產量預估,提振大豆市場人氣。美國農業部最終預估2022/23年度美國大豆產量為42.76億蒲,低于12月預估的43.46億蒲,也低于2021/22年度的產量44.65億蒲。大豆平均單產從每英畝50.2蒲降至49.5蒲,低于上年的51.7蒲/英畝。收獲面積調低30萬英畝,至8630萬英畝,和上年持平。對于阿根廷及巴西產量調整基本符合市場前期預估,但阿根廷目前降雨量較低,不能解除市場對后期產量的擔憂,后期南美天氣仍是市場關注重點,整體對盤面支撐較強。
MPOB數據報告偏空
在周二午間公布MPOB數據顯示,12月馬棕產量162萬噸,環比減少3.68%,機構預估產量主區間161-163萬噸,實際產量數據如期。12月馬棕出口量147萬噸,環比減少3.48%,機構預估出口149-150萬噸,實際數據相比預期稍低。12月馬棕庫存219萬噸,環比減少4.09%,機構預估庫存主區間217-219萬噸,實際庫存數據處于預估區間的上沿。綜合來看,12月馬棕供需數據在市場預期之內,整體較預期偏空,短期內關注產地棕櫚油產量以及出口情況,但相對于我國棕櫚油供應來講,至少在2月份之前整體處于充足狀態。
豆油庫存仍處于偏低水平
截至1月中旬,我國主要地區油廠豆油商業庫存總量在80萬噸左右,仍處于偏低水平,與去年同期相比呈持平的狀態,但從大豆船期預報來看,1-2月份大豆預計到港量仍維持在700萬噸以上,節后工廠大豆壓榨量或仍維持高水平,屆時豆油庫存有望近一步累積。自9月份以來,我國棕櫚油買船處于高位,也使得沿海棕櫚油庫存持續高位,雖然近兩周有所下降,但當前國內棕櫚油庫存仍處于歷史同期偏高水平,達到90萬噸以上。另通過本網調研,由于菜籽榨利尚可,1月份進口菜籽量增加,隨著各地中儲糧、省儲、地級儲備還儲結束,市場流通的菜油量增多,由此可見節后我國三大油脂供應方面問題不大。
綜上,預計節后豆油行情或延續震蕩走勢,消費有望好轉,經銷商可根據自身的體量來酌情備貨。首先從剛需方面來看,進入二月份后,南方多地區中小學?;驅⑷缙陂_學、返城務工人員增多、勞動密集型企業將復工復產,油脂集中性、剛需消費也將增加。其次,疫情已全面放開,春節過后各地人員流動性增強,特別是沉寂多年的旅游業正在逐步恢復,將帶動整體油脂消費。最后疫情雖存不確定性,但整體向好。春節期間各地人員流動性比以往要強的多,這對油脂市場來講是一場考驗。自1月8日以來,國際貨物以及入境人員管控已放開,疊加春節有大量的返鄉需求,根據疫情疫情發展情況,二次感染的機率正在走低,并且防疫更加優化,使得居民恐懼心理也在逐步的減輕,仍對油脂消費存一定的提振。筆者思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,各位讀者需結合自身及周邊市場情況酌情參考。欲了解更多油脂行情數據以及未來走勢,敬請持續關注中國糧油信息網的官方網站(http://www.asianaboutique.com)以及APP(http://www.asianaboutique.com/app)和微信平臺(graininfo)或可致電0451-88001128咨詢,成為中國糧油信息網的會員,享受更多特權。(中國糧油信息網 尹秀穎/審稿劉佳)
特別聲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