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臨近,隨著米業開機率陸續走低,原糧市場成交亦是持續萎縮,可見新糧市場購銷已經接近尾聲,米企庫存建立基本結束,2023年的稻米市場已經提前進入了假期狀態,進入暫時性的停擺時節。這同時意味著新一年的槍聲即將打響,年后農戶的選種壓力也是越來越大,尤其對于北方產區來講,2022年的種植情況較為特殊,難免會對2023年選種以及實際種植情況形成一定影響。那么2023年農戶究竟應該如何選種?以下為筆者分析,僅供參考。
官方數據的參考尤為重要
國家統計局公告顯示,2022 年全國稻谷播種面積 4.42 億畝,同比減少 706.6 萬畝,下降 1.6%;受南方地區高溫干旱影響;稻谷產量 4169.9 億斤,同比減少87 億斤,下降2.0%。其中,北方長粒粳稻的種植面積各產區減少比例達到1/3-2/3,這也導致了2022-2023年度北方長粒粳稻供給減少,農戶惜售,價格持續上漲,從這些數據來分析,2023年北方長粒粳稻的種植面積或將出現增長態勢,據貿易商反饋,吉林產區2023年長粒水稻種子火爆熱銷,整體預計或將增長至去年同期的兩倍甚至三倍。
另外,截至2022年 12 月,啟動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的省份是江蘇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黑龍江等 5 省。中儲糧集團黑龍江分公司消息,截至 12月14日,黑龍江省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收購量 484萬噸。且市場消息稱,截止當前收購量已經超過600萬噸,可見今年北方市場的收儲力度尚可。另外,據各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,截至 12月26日,江蘇省累計入庫稻谷 710.45萬噸,社會主體商品收購 434.65萬噸,社會主體收購占總收購量比例同比提高 3.4個百分點,市場化收購特征明顯,秩序平穩。
可見國家稻谷政策從未弱化。據悉,經國務院同意,稻谷最低收購價和稻谷補貼將保持穩定,還要逐步擴大稻谷完全成本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,強化政策支持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。
不可控因素較多,跟風心理不可取
當前部分農戶存在盲目跟風心理,尤其是在對于實際數據沒有透徹了解的情況下,追隨社交平臺的一些錯誤信息,畢竟主播的目標是流量,自媒體時代的信息更是良莠不齊,而種植情況的決定因素卻是十分復雜的,因此建議農戶從實際出發,密切關注多方因素。
第一,2023年2月末即將公布2023年國家托市價格,屆時或將對農戶的選種心態造成一定影響,也是新季種植的指導性數據,當前農業部已經表達出托市價格基本穩定,建議農戶們持續關注準確價格數據。第二,近年來受疫情因素影響,種植成本也是在不斷變化,而作為疫情政策放開的第一個年頭,地租、化肥以及人工等種植成本也是我們應該密切關注的另一關鍵因素。第三,進入一月份以來,市場陳糧熱度見漲,中儲糧各分公司加大投放力度,黑龍江分公司亦是在本月陸續出現成交,因此農戶和米業切不可忽略陳糧對于市場價格的影響和沖擊,尤其今年國家臨儲庫存一定量的長粒粳稻,年后的投放情況以及定向飼料糧稻預計投放量都應該納入參考范圍,當前數據顯示2023年定向稻谷預計投放1500萬噸,而2022年定向飼料稻投放量達到4392萬噸,實際成交量在2900萬噸左右。
綜上所述,筆者認為,2023年沒有疫情因素的阻礙,隨著經濟的復蘇,物流的暢通,原糧成交或將向好發展,建議北方產區長粒粳稻以及稻花香水稻、糯稻、黑稻種植心態保持謹慎,切勿盲目跟風,而南方產區秈稻種植可根據各產區實際情況具體進行分析考量。欲了解更多稻米行情數據以及未來走勢,敬請持續關注中國糧油信息網的官方網站(http://www.asianaboutique.com)以及APP(http://www.asianaboutique.com/app)和微信平臺(graininfo)或可致電0451-88001128咨詢,成為中國糧油信息網的會員,享受更多特權。(中國糧油信息網 郭東野/審核尹秀穎)
特別聲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