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旦后玉米市場購銷時間已不足20天,12月玉米整體處于偏弱狀態,一方面疫情解除,前期阻塞糧源開始流通上量;另一方面,疫情解封后感染者增加,多地處于半停擺狀態,下游消費“躺平”,淀粉、養殖效益持續縮水,需求縮減,市場心態低迷,玉米由強轉弱。進入1月份本身售糧時間不長,基層余糧壓力較大,現今農戶惜售心理仍未完全松動,中上游庫存持續低于去年同期,不過隨著價格逐漸接近開秤價格,部分也有入市少量建庫預期。因此,筆者認為1月玉米存在回漲契機但幅度不會太大,一方面要看上量情況余糧壓力,另一方面看市場心態以及消費情況。
展望2023一季度,回顧2022一季度
新年新氣象,但玉米浪潮洶涌的局面并未結束,對于影響玉米的諸多因素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去年主要轉折。2022年影響玉米的主要有:質量帶來的兩極分化使得北糧南運較多、俄烏沖突帶來糧價大漲、定向稻谷投放擠占玉米需求、消費低迷疊加美聯儲加息市場大量拋售玉米崩盤。而目前是南北市場互不干擾“各自為政”余糧壓力仍存、大量替代品調控有待觀望、國際形勢仍然緊張、消費仍需時間回暖、市場心態兩極分化。
一、 余糧壓力
據市場反饋華北地區售糧進度約35-40%,沒有東北玉米沖擊,華北市場普遍消耗周邊糧源為主,臨近元旦返鄉人員增加,部分有變現需求的或陸續出售,22年由于糧源充足,廠家陳糧支撐到11月才陸續轉向新糧,當前供給寬松,產品利潤暫未好轉,整體仍保持震蕩偏弱運行。
據市場反饋東北地區售糧進度約30-35%,較去年至少慢10%,達到40-50%的地區較少,受疫情、棧子糧政策補貼、價格等影響糧源流通量不大,前期價格持續下行,農戶惜售心理松動但出售節奏也不緊湊,貿易商清庫較多,主要仍是糧源多,年前成本仍不低,以開秤以來的價格計算價差不大,錦州自開秤以來價格區間在2750-2950元/噸,以哈爾濱雙城為例價格區間在2670-2780元/噸左右,疊加利息成本后價差并不大,因此貿易商并不想做庫存分擔壓力。
二、 替代品
22年定向稻谷投放近4000萬噸,成交近3000萬噸,彌補了進口減少的量,23年市場預計定向稻谷或投放1500萬噸,時間或在4-5月份。進口方面,巴西玉米后續或成為主力軍之一,報價也遠低于國內玉米價格,不過筆者認為替代品屬于政策調控,若玉米價格并未大幅上漲,或未有打壓的意愿,實際投放量或隨市場情況變化。
三、 市場心態
市場心態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市場走向,22年東北玉米外流較多,開秤價格未完全超脫市場預期,大家建庫積極性較高,但23年雖市場一直有減產預期,但需求端拿貨縮減,余糧未過半,期貨表現不強,市場心態較弱,甚至悲觀地預期每噸跌幅高達幾百元,因此,即便市場有對遠期看好的主體也不敢貿然建庫。
綜上所述,在余糧壓力未釋放下,大家多等待入市建庫時機,且當前渠道庫存又陸續清空觀望,部分建庫預期是開秤價,若達到市場預期且下跌趨緩企穩,底部也將穩定,此外,前期價格持續上漲,糧庫收購積極性不高,很多庫點或代儲點上量都不好,隨價格回落部分庫點開始收購,因此節前玉米波幅或不大。欲了解更多玉米行情數據以及未來走勢,敬請持續關注中國糧油信息網的官方網站(http://www.asianaboutique.com)以及APP(http://www.asianaboutique.com/app)和微信平臺(graininfo)或可致電0451-88001128咨詢,成為中國糧油信息網的會員,享受更多特權。(中國糧油信息網 孫靜/審核:尹秀穎)
特別聲明